硅料巨头发内部信“过冬”:全员降薪、停产、裁员最高10%
2024-07-16 21:21:38
近日,一份落款盖章显示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通知信传出,并显示为7月13日发布,这封题为《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及市场情况规定的通知》的内部信宣布,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发出9条调整通知,涉及裁员、降薪、项目关停等,并要求在2024年7月底前全部实施。
项目方面,经营亏损的项目关停、不存在生产要求的项目一律停建;人事方面,开启裁员,比例为5%到10%,并且裁掉不在生产一线并对企业运行影响不大的部门。
根据合盛硅业最新财报,截止2023年底其员工总数约25300余人。据此,本次裁员或波及人数约1265人到2530人左右。
为艰难度过本轮行业周期,巨头公司也不得不收紧扩产节奏、控制经营成本,开启开源节流策略了。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主产业链四大环节全线亏损,并且产线长、规模大的一体化企业亏损尤为突出,在这一轮寒冬中承压更大。
合盛硅业,是由硅料业务起家并实施一体化战略的硅业及光伏巨头,近年来先后布局多晶硅、多晶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和光伏发电等环节,是典型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2023年之前,合盛硅业的工业硅产能曾实现了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一,有机硅单体产能连续三年位于世界第一。截止2023年年末,合盛硅业的工业硅产能一度达到122万吨/年。
合盛硅业的发展,得益于拥硅为王时代的红利,经过多轮扩产,在硅料价格上涨的产业上行期间,实现了戴维斯双击,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5倍,净利润高达82.34亿元。
然而,随着成本飙涨、价格下滑,合盛硅业的业绩承压,持续下跌。财报显示,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7.39%;2023年净利润再降49.05%;到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5.28亿元,同比下降47.36%。
2024年以来,硅料行情丝毫没有止跌迹象,一路跌破行业企业成本线,并传导至中下游产业链。
据近期陆续发布的业绩预告,通威(SH:600438)、TCL中环(SZ:002129)一季度的净亏损都在8亿元左右,而到二季度,预计净亏损幅度双双猛增至20亿元以上。
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一体化龙头此前在上行周期中扩张的压力瞬间显现,不少龙头迎来投产即亏损的窘境。
以合盛硅业为例,自2021年以来其在光伏和硅基材料领域的投资合计超过805亿元;按其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总资产(898亿元),相当于拿出了九成资产用于扩张。
这导致企业的负债压力高企。截止2024年一季度末,合盛硅业负债率已上升至63.77%。上述内部通知中,也传递出明显的信号,即合盛硅业现任管理层已经意识到,扩张步伐务必要收一收了,所有项目生产性经营亏损的全部关停;所有在建项目只要不存在生产要求的一律停建,止损已经在路上。
日前,有产业投资人向华夏能源&华夏光伏表示,过去三年来行业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在于上游的短缺;但当上游产业过剩后,高利润红利不再,因此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中,谁扩产最多,谁修复最慢。这也是所有行业玩家必须遵循的市场规律。
本轮行业洗牌,可以说是中国光伏发展史上第一次市场化的洗牌,各个环节都将迎来漫长的利润修复期,企业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在谷底时控制好经营节奏、修炼内功了。如此,才能有望扛过黎明前的黑暗,迎接拐点的出现。
截止发稿,合盛硅业股价报收于46.33元/股,涨0.10%,总市值547.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