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国际第9章第3节新型材料的研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4)下册
2025-07-05 06:37:04
第9章第3节新型材料的研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节 新型材料的研制一.选择题(共28小题)1.高层建筑建造时常使用铝合金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合金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B.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 C.铝合金的硬度小于单质铝 D.铝材致密氧化膜要及时除去2.科学家用淀粉和改性材料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技术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淀粉与碘单质作用呈现红色 C.该塑料的降解参与“碳循环” D.生物降解塑料也需合理使用3.人类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文明的进步,下列制得材料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A.打磨石器 B.烧制陶瓷 C.冶炼钢铁 D.合成腈纶4.下列对聚氯乙烯(PVC)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组成:碳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 B.性质:能被点燃 C.用途:可用于包装食品 D.对环境的影响:填埋处理会破坏土壤结构5.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都离不开材料.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合成纤维 B.铝合金 C.钢筋混凝土 D.陶瓷6.乳酸基塑料是以土豆等副食品废料为原料,经多步处理而制成,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乳酸基塑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乳酸基塑料属于金属材料 B.制取乳酸基塑料的原料比较低廉且广泛 C.使用乳酸基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D.乳酸基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7.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用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B.该技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D.全降解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8.掌握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健康地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意使用各种塑料袋包装食品 B.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 C.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D.霉变的大米用水泡去表面的霉点后食用9.滑雪运动可锻炼平衡力和意志力。滑雪板中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A.天然材料 B.复合材料 C.金属材料 D.非金属材料10.合金是由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合形成的“新型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属于纯净物 B.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C.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小 D.废旧合金需回收利用11.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今建筑交相辉映。下列建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旧城墙的青砖 B.古城门的铜钉 C.火车站立柱的水泥 D.博物馆天窗的玻璃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清代瓷盘B.明代书轴 C.西周铜鼎D.宋代石函13.氮化镓(GaN)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氮化镓属于混合物 C.氮化镓属于复合材料 D.太阳能属于新能源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白醋具有酸性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B 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C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 称8gNaCl放入烧杯,加50mL水,搅拌1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清洁能源 煤炭、石油、太阳能 B 糖类物质 蔗糖、淀粉、纤维素 C 酸性物质 胃液、食醋、肥皂水 D 合成材料 塑料、涤纶、玻璃钢16.如图为CO2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和资源化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①中反应物全部转化为尿素 B.转化②中CO2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转化③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D.自然界中转化④是无机化合物向有机化合物的转化1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探究与实践:将土壤样品与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混合、搅拌、静置,测上层清液的pH,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B.化学观念: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科学思维:Al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l2(SO4)3,故Fe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 D.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再生、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白色污染”18.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所有金属单质均是固体 B.工业炼铁可用一氧化碳将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铁 C.铁的锈蚀只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D.废旧铁制用品应该直接填埋处理19.下列是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几位获得者及其部分研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具有优良性能导电材料开发的是()A.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 B.师昌绪,材料腐蚀研究 C.赵忠贤,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D.张存浩,高能化学激光研究20.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液态氧 干冰 石灰石 B.碱:纯碱 火碱 消石灰 C.人体供能物质:淀粉 油脂 蛋白质 D.合成材料:涤纶 塑料 合金21.绣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工艺品,制作时用到了棉线。棉线属于()A.塑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橡胶 D.天然纤维22.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为了探索太空,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了多种类型的航天服。其中舱外航天服的最内层由尼龙经编材料制成,尼龙属于()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天然材料23.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陶瓷花瓶——无机非金属材料 B.纯棉衬衣——有机合成材料 C.铜火锅——金属材料 D.玻璃钢——复合材料24.地铁为我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方便,下列地铁设施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大理石台阶 B.塑料拉手 C.玻璃门窗 D.铝合金护栏25.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B.玻璃钢、不锈钢、钢筋混凝土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C.温度计里的水银、保险丝里的武德合金、磁铁矿里的四氧化三铁都属于金属材料 D.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简易鉴别衣物是纯棉还是羊毛26.研究发现,当把取出茶叶的塑料网状茶包浸泡在95℃的水里几分钟后,就会有大约116亿个塑料颗粒和31亿个纳米塑料出现在杯子里。该颗粒可进入人体内各种器官,导致疾病发生,只有极少量可被唾液分解。关于塑料网状茶包的分析正确的是()A.很难分散于热水中 B.容易被人体分解 C.是由合成材料制成 D.对人体没有危害27.下列几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无机材料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⑤ D.②④28.根据某抗酸药的包装(如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钙属于有机化合物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淀粉属于糖类 D.铝箔属于金属单质二.填空题(共9小题)29.“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如图)。它表面覆盖了聚酰亚胺—铝箔多层复合材料,推进器用到了液氢和液氧,着陆后用高强度合金铲进行月壤采样。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铝箔 ②液氢 ③液氧 ④合金(1)利用物质延展性的是 。(2)利用硬度大的性质的是 。(3)作为推进器燃料的是 。(4)作为推进器助燃剂的是 。30.“一抹龙泉红,千秋国色浓”。常州龙泉印泥(图7)是中国印泥三大瑰宝之一。龙泉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丝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烂”的特点。(1)“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 (选填“稳定”或“活泼”)。(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为植物性油脂,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水浸不烂”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丝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蚕丝纤维相对较粗不适合制作印泥,用化学的手段鉴别藕丝与蚕丝的方法是 。(4)“丹泥玉浆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丝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其反应方程式为 。31.生活中蕴科学,留心处皆学问.请用下列序号填空.①Na2CO3②盐酸 ③陶瓷 ④牛奶 ⑤甲醛 ⑥棉花(1)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2)常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的是 ;(3)常用于除铁锈的是 ;(4)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5)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产品 ;(6)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32.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1)丙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氢气属于 (填序号)。a.化石能源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 (填序号)。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33.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A.食盐 B.硫酸 C.维生素 D.聚氯乙烯 E.石墨 F.烧碱 G.聚乙烯 H.武德合金(1)可用作电池电极的是 ;(2)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 ;(3)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 ;(4)厨房中作调味品的是 ;(5)作铅蓄电池中的酸是 ;(6)蔬菜、水果中富含有 。3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②调节酸性土壤的碱 。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 。④可用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⑤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玻璃钢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性。②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③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 。(3)郁铭芳院士是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他纺出了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填字母)。A.锦纶 B.腈纶 C.羊毛 D.涤纶(4)口罩是防疫必备品。我国服装设计师设计了数码时尚防护口罩,其中一款口罩外层采用全棉针织面料,内里采用丝绸作为内村轻柔贴肤,中间的可替换式插片内芯由熔喷无纺布制成,每次使用只需替换插片内芯。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A.棉花 B.蚕丝 C.聚乙烯 D.聚丙烯(5)农业上,碳酸钾(K2CO3)可用作 (选填“磷”或“钾”)肥。已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则碳酸钾 (选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3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①小苏打 ②维生素 ③不锈钢 ④玻璃钢 ⑤硫酸铜(1)发酵粉的有效成分之一是 。(2)用于制作船体的复合材料是 。(3)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 。(4)新鲜蔬菜中富含的营养成分是 。36.化学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Ⅰ.外观结构(1)车漆:某汽车漆面保护膜采用了全新TPU材料,主要成分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能有效防止剐蹭、飞溅颗粒对车漆造成永久伤害。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轮胎:汽车轮胎含合成橡胶、炭黑和钢丝等材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3)车身: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 。Ⅱ.动力转化(4)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常被用作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其制备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成化学方程式:2FePO4+Li2CO3+H2C2O42LiFePO4+3 +H2O。(5)充电桩:碳化硅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高压充电桩的重要材料。①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碳化硅由 (填微粒名称)构成。②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7:3,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Ⅲ.定位系统(6)氮化铝(AlN)新型材料被应用于汽车定位系统。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7.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序号);(2)橡胶轮胎报废后,可回收熔化制成橡胶跑道,体现的是 (填序号);A.热固性B.热塑性C.可燃性D.稳定性(3)车内坐垫的材质是棉花还是合成纤维,可以采用的鉴别方法是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问题。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工艺流程题(共2小题)38.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1)从公元1世纪开始,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②下列铁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③下列关于铁及铁制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c.不锈钢保温杯可长时间盛放酸性饮品(2)工业上冶炼钢铁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①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下可将铁矿石中的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同时生成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炼钢炉中通入O2的目的是 。(3)将1.0g某铁合金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得到0.11g二氧化碳。通过计算判断该铁合金属于生铁还是钢。 (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39.塑料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某企业以农作物秸秆和淀粉等为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分析思考,回答问题:(1)浸泡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混合器中搅拌的作用是 。(3)使用该塑料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四.解答题(共2小题)40.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信息时代,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图1),诉说着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青铜属于金属材料中的 (填“合金”或“纯金属”)。(2)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原理是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3)我国古代就有湿法冶金技术,湿法冶金是利用置换反应从盐溶液中得到金属。在实验室中,把一定量铁粉加入一定量的Cu(NO3)2、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2中所述。试回答:①滤液A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②滤渣B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填化学式)。③写出过程Ⅰ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4)多种新材料的成功研制,助力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①我国科研团队用六方氮化硼(h﹣BN)制备出某种菱方氮化硼(r﹣BN),为新一代激光技术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h﹣BN与r﹣BN都是由硼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但由于结构不同(如图3所示),属于不同的物质。制备氮化硼(BN)的化学方程式为N2+2B2BN,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分解”“置换”之一)反应;由六方氮化硼(h﹣BN)制备菱方氮化硼(r﹣BN)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②芳纶[(C14H10N2)n]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图4)。芳纶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其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41.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 (选填一种物质编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选填一种物质编号);(2)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早餐饮品,以下是豆浆中一些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请根据下表回答: 成分 水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钙 磷 铁 维生素A 质量分数/% 96.0 1.8 0.7 1.1 0.01 0.03 0.0005 0.015①豆浆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是 ;②青少年缺乏 元素易患有佝偻病.③在豆浆所含的营养素中 是供给人体能量最主要的营养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B A C C A D B B D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D B B A C B C C D A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B D C C A一.选择题(共28小题)1.高层建筑建造时常使用铝合金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合金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B.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 C.铝合金的硬度小于单质铝 D.铝材致密氧化膜要及时除去【分析】A、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常见的含铝矿物,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铝材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铝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B、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C、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铝合金的硬度大于单质铝,故选项说法错误。D、铝材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铝材致密氧化膜不能除去,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材料、合金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科学家用淀粉和改性材料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技术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淀粉与碘单质作用呈现红色 C.该塑料的降解参与“碳循环” D.生物降解塑料也需合理使用【分析】A、根据科学家用淀粉和改性材料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科学家用淀粉和改性材料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该技术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B、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与碘单质作用呈现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该塑料的降解参与“碳循环”,故选项说法正确。D、科学家用淀粉和改性材料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原料中含有淀粉,使用过多也会造成温室效应,生物降解塑料也需合理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物降解塑料、白色污染、淀粉遇碘变蓝色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人类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文明的进步,下列制得材料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A.打磨石器 B.烧制陶瓷 C.冶炼钢铁 D.合成腈纶【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打磨石器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冶炼钢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合成腈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4.下列对聚氯乙烯(PVC)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组成:碳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 B.性质:能被点燃 C.用途:可用于包装食品 D.对环境的影响:填埋处理会破坏土壤结构【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解答】解:A、聚氯乙烯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对聚氯乙烯是一种有机物,具有可燃性,能被点燃,故B正确;C、对聚氯乙烯中常含有一些增塑剂,有毒,不宜用对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包装食品,故C错误;D、对聚氯乙烯填埋处理会破坏土壤结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5.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都离不开材料.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合成纤维 B.铝合金 C.钢筋混凝土 D.陶瓷【分析】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复合材料集中了组成材料的优点,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生活中复合材料应用十分广泛.【解答】解:A、合成纤维,与塑料、合成橡胶并称为合成材料。故不选;B、铝合金,主要由铝、铜、镁、锰等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得到的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选;C、钢筋混凝土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一种常用的复合材料。故选。D、陶瓷,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选。故选:C。【点评】材料一般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6.乳酸基塑料是以土豆等副食品废料为原料,经多步处理而制成,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乳酸基塑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乳酸基塑料属于金属材料 B.制取乳酸基塑料的原料比较低廉且广泛 C.使用乳酸基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D.乳酸基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分析】乳酸基塑料是以土豆等副食品废料为原料,经多步处理而制成,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塑料,是题目所给信息,根据信息可知,乳酸基塑料应该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信息可知,乳酸基塑料应该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B、乳酸基塑料是以土豆等副食品废料为原料,所以原料比较低廉且广泛,故B正确;C、乳酸基塑料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塑料,所以说使用乳酸基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C正确;D、根据信息可知,乳酸基塑料应该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用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B.该技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D.全降解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分析】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因为其可降解,所以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白色污染;从其成分看全降解塑料是不同于二氧化碳的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解答】解:A、二氧化碳塑料因为是全降解塑料,所以不会产生白色污染。所以A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所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塑料,能减少温室效应。所以B说法确。C、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说法正确;D、全降解塑料属于合成塑料,有机合成材料。故选:D。【点评】认真分析题干所给的信息,其实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之中,要灵活运用所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8.掌握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健康地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意使用各种塑料袋包装食品 B.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 C.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D.霉变的大米用水泡去表面的霉点后食用【分析】A、根据聚氯乙烯会产生氯化氢进行分析,B、根据维生素在人体的作用进行分析,C、根据硫磺产生的二氧化硫有剧毒进行分析,D、根据霉变的大米能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这一情况分析判断.【解答】解:A、聚氯乙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生成氯化氢,会污染食品,故A错误,B、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故B正确,C、硫磺属低毒危险化品,但其蒸汽及硫磺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剧毒,故C错误,D、霉变的大米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的物质有:甲醛、甲醇、二氧化硫、黄曲霉素等,需要识记.9.滑雪运动可锻炼平衡力和意志力。滑雪板中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A.天然材料 B.复合材料 C.金属材料 D.非金属材料【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解答】解:滑雪板中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合金是由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合形成的“新型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属于纯净物 B.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C.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小 D.废旧合金需回收利用【分析】根据合金是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解:A、合金是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合金属于混合物,故A错;B、合金中可以加入非金属元素,故B错;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低,故C错;D、废旧合金需回收利用,既防止了污染,又节约了资源,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合金的定义,熟悉合金的性质。11.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今建筑交相辉映。下列建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旧城墙的青砖 B.古城门的铜钉 C.火车站立柱的水泥 D.博物馆天窗的玻璃【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青砖,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铜钉是用铜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C、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材料的范畴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清代瓷盘 B.明代书轴 C.西周铜鼎 D.宋代石函【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清代瓷盘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明代书轴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C、西周铜鼎是用青铜制成的,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D、宋代石函是用石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氮化镓(GaN)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氮化镓属于混合物 C.氮化镓属于复合材料 D.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分析】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解答】解:A.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选项错误;B.氮化镓是由镓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故B选项错误;C.氮化镓是一种化合物,不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故C选项错误;D.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它是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通过氮化镓这一具体物质,考察了元素种类的判断、物质的分类以及能源类型的识别等多个知识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注意对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仔细分析和判断,避免陷入误区。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白醋具有酸性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B 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C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 称8gNaCl放入烧杯,加50mL水,搅拌A.A B.B C.C D.D【分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C、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D、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白醋显酸性,取样,滴加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不能检验白醋具有酸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取样,在空气中灼烧,闻气味,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16%=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50g﹣8g=42g(合42mL),应称取8gNaCl放入烧杯,加42mL水,搅拌,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难点,明确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清洁能源 煤炭、石油、太阳能 B 糖类物质 蔗糖、淀粉、纤维素 C 酸性物质 胃液、食醋、肥皂水 D 合成材料 塑料、涤纶、玻璃钢A.A B.B C.C D.D【分析】A、根据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常见的糖类物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煤炭、石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归类错误。B、蔗糖、淀粉、纤维素均属于糖类物质,故选项归类正确。C、胃液中含有盐酸,食醋中含有醋酸,均显酸性;肥皂水显碱性,故选项归类错误。D、塑料、涤纶(合成纤维的一种)均属于合成材料,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归类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成材料、清洁能源的特征、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为CO2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和资源化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①中反应物全部转化为尿素 B.转化②中CO2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转化③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D.自然界中转化④是无机化合物向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转化③能生成无毒、易降解的塑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质量守射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若转化①中CO2和NH3转化为CO(NH2)2,而产物中各原子的个数比与反应物中不同,转化①中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尿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转化②中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固体,CO2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转化③能生成无毒、易降解的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化合物;葡萄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则自然界中转化④是无机化合物向有机化合物的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判别方法、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探究与实践:将土壤样品与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混合、搅拌、静置,测上层清液的pH,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B.化学观念: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科学思维:Al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l2(SO4)3,故Fe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 D.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再生、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白色污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包括科学探究与实践、化学观念、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解答】解:A.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此选项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过程,即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后测上层清液的pH,以此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步骤,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的核心之一,此选项指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正确的,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然而,通过化学反应(如一氧化碳的燃烧或还原反应,以及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等),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Al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l2(SO4)3,但铁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FeSO4),而不是硫酸铁[Fe2(SO4)3],这是因为铁在置换反应中通常表现出+2价,而不是+3价,故选项说法错误;D.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称之为白色污染,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再生、循环利用等措施,可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不仅考察了化学知识本身,还注重了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观念、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核心素养。18.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所有金属单质均是固体 B.工业炼铁可用一氧化碳将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铁 C.铁的锈蚀只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D.废旧铁制用品应该直接填埋处理【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废旧铁制用品可回收再利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常温下,不是所有金属单质均是固体,如常温下汞呈液态,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炼铁可用一氧化碳将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铁,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错误。D、废旧铁制用品可回收再利用,直接填埋处理会浪费金属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铁锈蚀的条件、工业炼铁的原理、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下列是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几位获得者及其部分研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具有优良性能导电材料开发的是()A.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 B.师昌绪,材料腐蚀研究 C.赵忠贤,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D.张存浩,高能化学激光研究【分析】根据研究的材料主要涉及具有优良性能导电材料开发进行分析。【解答】解:A、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是研究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属于优良导电材料,故A错;B、师昌绪,材料腐蚀研究,是研究材料的腐蚀,不属于优良导电材料,故B错;C、赵忠贤,高温超导材料研究,高温超导材料,属于具有优良性能导电材料,故C正确;D、张存浩,高能化学激光研究,是研究激光材料,不属于优良导电材料,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优良性能导电材料。20.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液态氧 干冰 石灰石 B.碱:纯碱 火碱 消石灰 C.人体供能物质:淀粉 油脂 蛋白质 D.合成材料:涤纶 塑料 合金【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包括纯净物与混合物、碱的定义、人体供能物质以及合成材料的识别。【解答】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只含有氧元素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也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同样属于纯净物,但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因此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错误;B.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火碱(氢氧化钠)和消石灰(氢氧化钙)都是碱,因为它们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但纯碱(碳酸钠)虽然名字中有“碱”,实际上它属于盐类,因为它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而不是氢氧根离子,故错误;C.人体供能物质主要是指那些能在人体内通过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的物质,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淀粉和油脂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而蛋白质除了供能外,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故正确;D.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涤纶和塑料都是合成材料,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但合金不是合成材料,而是金属材料的一种,它是通过熔合金属或非金属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简单,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需要掌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碱的定义、人体供能物质以及合成材料的识别方法,在解答时,要注意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和适用范围,避免混淆和误判。21.绣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工艺品,制作时用到了棉线。棉线属于()A.塑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橡胶 D.天然纤维【分析】根据塑料、金属材料、合成橡胶、天然纤维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棉线是用棉花制成的,属于天然纤维。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征、金属材料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为了探索太空,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了多种类型的航天服。其中舱外航天服的最内层由尼龙经编材料制成,尼龙属于()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天然材料【分析】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舱外航天服的最内层由尼龙经编材料制成,尼龙是人们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纤维中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23.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陶瓷花瓶——无机非金属材料 B.纯棉衬衣——有机合成材料 C.铜火锅——金属材料 D.玻璃钢——复合材料【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陶瓷和水泥等,因此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该选项正确;B、纯棉属于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有机材料,该选项不正确;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铜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正确;D、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该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材料问题,考查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关系,侧重基础和材料这一重点知识的考查。24.地铁为我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方便,下列地铁设施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大理石台阶 B.塑料拉手 C.玻璃门窗 D.铝合金护栏【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属于无机化合物,故A错误;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因此塑料拉手使用的是有机合成材料,故B正确;C、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B。【点评】加强对材料的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B.玻璃钢、不锈钢、钢筋混凝土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C.温度计里的水银、保险丝里的武德合金、磁铁矿里的四氧化三铁都属于金属材料 D.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简易鉴别衣物是纯棉还是羊毛【分析】A、根据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解答;B、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C、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D、根据物质的鉴别来分析。【解答】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B、不锈钢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错误;C、水银是金属单质,武德合金是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四氧化三铁既不是金属单质也不属于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它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所以不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D、羊毛线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燃烧没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是针对物质的分类的概念的考查,掌握好基本概念,解答本题难度不大。26.研究发现,当把取出茶叶的塑料网状茶包浸泡在95℃的水里几分钟后,就会有大约116亿个塑料颗粒和31亿个纳米塑料出现在杯子里。该颗粒可进入人体内各种器官,导致疾病发生,只有极少量可被唾液分解。关于塑料网状茶包的分析正确的是()A.很难分散于热水中 B.容易被人体分解 C.是由合成材料制成 D.对人体没有危害【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解:A、由“当把取出茶叶的塑料网状茶包浸泡在95℃的水里几分钟后,就会有大约116亿个塑料颗粒和31亿个纳米塑料出现在杯子里”可知,塑料网状茶包很容易分散于热水中,选项说法错误;B、由“该颗粒可进入人体内各种器官,导致疾病发生,只有极少量可被唾液分解”可知,很难被人体分解,选项说法错误;C、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选项说法正确;D、由“该颗粒可进入人体内各种器官,导致疾病发生”可知,对人体有危害,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题干信息、物质的性质以及材料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27.下列几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无机材料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⑤ D.②④【分析】无机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外的几乎所有材料的统称,如金属材料、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塑料筐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属于合成材料。②青铜器是用青铜制成的,青铜属于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③瓷器是用泥土烧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④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属于合成材料。⑤瓷盘是用泥土烧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属于无机材料的是②③⑤。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无机材料的范畴、分类(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8.根据某抗酸药的包装(如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钙属于有机化合物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淀粉属于糖类 D.铝箔属于金属单质【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及其分类来分析。【解答】解:A、碳酸钙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习惯上还是将其看做无机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说法正确;C、淀粉属于糖类,选项说法正确;D、铝箔是由金属铝制成的,铝属于金属单质,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9小题)29.“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如图)。它表面覆盖了聚酰亚胺—铝箔多层复合材料,推进器用到了液氢和液氧,着陆后用高强度合金铲进行月壤采样。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铝箔②液氢③液氧④合金(1)利用物质延展性的是 ①。(2)利用硬度大的性质的是 ④。(3)作为推进器燃料的是 ②。(4)作为推进器助燃剂的是 ③。【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利用物质延展性的是铝箔。(2)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利用硬度大的性质的是合金。(3)液氢具有可燃性,可作为推进器燃料。(4)液氧能支持燃烧,可作为推进器助燃剂。故答案为:(1)①;(2)④;(3)②;(4)③。【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0.“一抹龙泉红,千秋国色浓”。常州龙泉印泥(图7)是中国印泥三大瑰宝之一。龙泉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丝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烂”的特点。(1)“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 稳定(选填“稳定”或“活泼”)。(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点 低(选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为植物性油脂,不属于(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水浸不烂”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丝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蚕丝纤维相对较粗不适合制作印泥,用化学的手段鉴别藕丝与蚕丝的方法是 燃烧,闻气味。(4)“丹泥玉浆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丝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其反应方程式为 Sn+HgS═SnS+Hg。【分析】(1)根据“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藕丝纤维属于植物纤维,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说明保存时间长,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说明它的凝固点低;天然蓖麻油作为植物性油脂,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藕丝纤维属于植物纤维,鉴别藕丝与蚕丝的方法是燃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产生烧纸气味的是藕丝。(4)龙泉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即锡和HgS反应生成SnS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HgS═SnS+Hg。故答案为:(1)稳定;(2)低;不属于;(3)燃烧,闻气味;(4)Sn+HgS═SnS+H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1.生活中蕴科学,留心处皆学问.请用下列序号填空.①Na2CO3②盐酸 ③陶瓷 ④牛奶 ⑤甲醛 ⑥棉花(1)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④;(2)常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的是⑤;(3)常用于除铁锈的是②;(4)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③;(5)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产品①;(6)属于天然纤维的是⑥.【分析】只有熟悉六大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分布、生物标本的制作材料、铁除锈的原理、材料的分类、侯氏制碱法、天然纤维的概念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1)蛋白质主要含在肉、蛋、奶中,因此选④.(2)甲醛常用来制作生物标本,因此选⑤.(3)由于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因此盐酸常用来除铁锈,所以选②.(4)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因此选③.(5)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纯碱,学名碳酸钠,因此选①.(6)棉花属于天然纤维,因此选⑥.故答案为:(1)④;(2)⑤;(3)②;(4)③;(5)①;(6)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六大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分布、生物标本的制作材料、铁除锈的原理、材料的分类、侯氏制碱法、天然纤维的概念等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小.32.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1)丙烷属于 有机物(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氢气属于 b(填序号)。a.化石能源b.清洁能源c.不可再生能源(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 c(填序号)。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原料来源广泛、热值高和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写出一点即可)。【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2)根据氢能源的特点分析;(3)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4)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分析。【解答】解:(1)丙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可以通过水通电分解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b;(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c;(4)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C3H8),其优点有原料来源广泛、热值高和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故答案为:(1)有机物;(2)b;(3)c;(4)原料来源广泛、热值高和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点评】本题结合社会热点信息考查相关化学知识,难度不大,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33.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A.食盐B.硫酸C.维生素D.聚氯乙烯E.石墨F.烧碱G.聚乙烯H.武德合金(1)可用作电池电极的是 E;(2)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 H;(3)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 G;(4)厨房中作调味品的是 A;(5)作铅蓄电池中的酸是 B;(6)蔬菜、水果中富含有 C。【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2)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于制保险丝。(3)聚氯乙烯塑料受热易产生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不宜用于包装食品;聚乙烯可用于食品包装。(4)氯化钠具有咸味,可用作厨房中作调味品。(5)作铅蓄电池中的酸是硫酸。(6)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答案为:(1)E;(2)H;(3)G;(4)A;(5)B;(6)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CH4。②调节酸性土壤的碱 Ca(OH)2。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 NaHCO3。④可用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CaO。⑤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OH﹣。(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玻璃钢属于 复合材料(选填“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导电性。②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 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③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 硫酸或H2SO4。(3)郁铭芳院士是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他纺出了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BD(填字母)。A.锦纶B.腈纶C.羊毛D.涤纶(4)口罩是防疫必备品。我国服装设计师设计了数码时尚防护口罩,其中一款口罩外层采用全棉针织面料,内里采用丝绸作为内村轻柔贴肤,中间的可替换式插片内芯由熔喷无纺布制成,每次使用只需替换插片内芯。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AB(填字母)。A.棉花B.蚕丝C.聚乙烯D.聚丙烯(5)农业上,碳酸钾(K2CO3)可用作 钾(选填“磷”或“钾”)肥。已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则碳酸钾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分析】(1)根据化学用语分析;(2)根据材料的分类、性质用途分析;(3)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4)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5)根据化肥的种类和性质分析。【解答】解:(1)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化学式为CH4;②调节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④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化学式为CaO;⑤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OH﹣。(2)①玻璃钢是由塑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②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铝在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化学方程式为:4Al+3O2=Al2O3;③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3)锦纶、腈纶和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故选:ABD。(4)棉花、蚕丝是天然存在的,属于天然纤维,聚乙烯、聚丙烯属于合成材料,不属于天然纤维;故选:AB。(5)碳酸钾(K2CO3)含有钾元素,可用作钾肥;已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则碳酸钾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否则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答案为:(1)①CH4; ②Ca(OH)2;③NaHCO3;④CaO;⑤OH﹣;(2)①复合材料;导电;②4Al+3O2=2Al2O3;③硫酸或H2SO4;(3)ABD;(4)AB;(5)钾;不能。【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较多内容,正确书写化学用语,掌握化肥的种类和性质以及材料的性质和分类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3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①小苏打 ②维生素 ③不锈钢 ④玻璃钢 ⑤硫酸铜(1)发酵粉的有效成分之一是①。(2)用于制作船体的复合材料是④。(3)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⑤。(4)新鲜蔬菜中富含的营养成分是②。【分析】(1)对于发酵粉的有效成分,学生需要了解发酵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2)对于用于制作船体的复合材料,学生需要了解复合材料的优点,如强度高、耐腐蚀、重量轻等。(3)对于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盐,学生需要了解波尔多液的成分及其作用。(4)对于新鲜蔬菜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学生需要了解食物中常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解答】解:(1)发酵粉的有效成分是小苏打,它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发酵;故答案为:①。(2)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常用于制作船体等;故答案为:④。(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成的,其中硫酸铜属于盐;故答案为:⑤。(4)新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维生素对人体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故答案为:②。【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通过给出五种常见物质,并要求从其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全面考察了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其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理解,题目设计合理,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本题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价值性。36.化学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Ⅰ.外观结构(1)车漆:某汽车漆面保护膜采用了全新TPU材料,主要成分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能有效防止剐蹭、飞溅颗粒对车漆造成永久伤害。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5:2。(2)轮胎:汽车轮胎含合成橡胶、炭黑和钢丝等材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合成橡胶。(3)车身: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 铝比铁耐腐蚀性好,密度小。Ⅱ.动力转化(4)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常被用作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其制备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成化学方程式:2FePO4+Li2CO3+H2C2O42LiFePO4+3 CO2↑+H2O。(5)充电桩:碳化硅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高压充电桩的重要材料。①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碳化硅由 碳原子和硅原子(填微粒名称)构成。②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7:3,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SiC。Ⅲ.定位系统(6)氮化铝(AlN)新型材料被应用于汽车定位系统。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N2+3C2AlN+3CO。【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3)根据铝合金的优点分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5)根据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分析;(6)根据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Al、O、C、N,生成物中含Al、N,故生成物中还应含C、O,故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一氧化碳分析。【解答】解:(1)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由C、H、O、N 4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是15:2;故填:4;45:7;(2)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3)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铝比铁耐腐蚀性好,密度小;(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故反应前含有2个Fe原子,2个P原子,15个O原子,2个Li原子,3个C原子,2个H原子,反应后含有2个Li原子,2个Fe原子,2个P原子,9个O原子,2个H原子,故缺少3个C原子和6个O原子,故空格内应该是二氧化碳分子,即CO2↑;(5)①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碳化硅也由碳原子和硅原子构成;②设碳化硅的化学式为SixCy,则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28x:12y=7:3,x:y=1:1,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SiC;(6)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Al、O、C、N,生成物中含Al、N,故生成物中还应含C、O,故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2AlN+3CO。故答案为:(1)15:2;(2)合成橡胶;(3)铝比铁耐腐蚀性好,密度小;(4)CO2↑;(5)①碳原子和硅原子;②SiC;(6)Al2O3+N2+3C2AlN+3CO。【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37.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①④(填序号);(2)橡胶轮胎报废后,可回收熔化制成橡胶跑道,体现的是B(填序号);A.热固性B.热塑性C.可燃性D.稳定性(3)车内坐垫的材质是棉花还是合成纤维,可以采用的鉴别方法是灼烧,闻气体;(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问题。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物质的鉴别方法来分析;(4)根据乙醇燃烧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橡胶轮胎和塑料保险杠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①④;(2)橡胶轮胎报废后,可回收熔化制成橡胶跑道,体现的是热塑性;故填:B;(3)棉花的成分是植物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纸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灼烧时无此气味,所以可用采用灼烧,闻气体的方法;故填:灼烧,闻气体;(4)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三.工艺流程题(共2小题)38.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1)从公元1世纪开始,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容易被腐蚀。②下列铁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 c(填字母)。③下列关于铁及铁制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填字母)。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b.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c.不锈钢保温杯可长时间盛放酸性饮品(2)工业上冶炼钢铁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①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下可将铁矿石中的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同时生成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SiO2CaSiO3+CO2↑。②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炼钢炉中通入O2的目的是 降低生铁中C元素的含量。(3)将1.0g某铁合金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得到0.11g二氧化碳。通过计算判断该铁合金属于生铁还是钢。 设反应消耗的碳的质量为x,C+O2CO21244x0.11g,x=0.03g;ω(C)=×100%=3%;因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分析】(1)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性质、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2)①根据提问信息进行分析;②根据炼钢的原理进行分析;(3)根据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方程式列式进行相关计算。【解答】解:(1)①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容易被腐蚀,因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②a.铁狮子利用了铁的延展性,故错误;b.铸铁井盖利用了金属的硬度大,故错误;c.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作热水壶,故正确;故选:c;③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错误;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沙漠地区干旱少雨,因此铁制品锈蚀较慢,故正确;c.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酸反应,不锈钢保温杯不可长时间盛放酸性饮品,故错误;故选:b;(2)①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下可将铁矿石中的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同时生成一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②碳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炼钢炉中通入O2的目的是降低生铁中C元素的含量;(3)设反应消耗的碳的质量为x,C+O2CO212 44 x 0.11g,x=0.03g;ω(C)=×100%=3%;因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故答案为:(1)①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容易被腐蚀;②c;③b;(2)①CaCO3+SiO2CaSiO3+CO2↑;②降低生铁中C元素的含量;(3)设反应消耗的碳的质量为x,C+O2CO212 44 x 0.11g,x=0.03g;ω(C)=×100%=3%;因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的冶炼,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掌握金属及合金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9.塑料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某企业以农作物秸秆和淀粉等为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分析思考,回答问题:(1)浸泡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2)混合器中搅拌的作用是 使增塑淀粉、渗透碳酸钙的秸秆粉混合均匀。(3)使用该塑料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白色污染。【分析】秸秆粉经过风筛机除去泥土后,加入碳酸钠、氯化钙溶液进行浸泡,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渗透有碳酸钙的秸秆粉进入混合器中,加入增塑淀粉,充分混合搅拌,得到塑性物料,在经过挤出机挤压,得到塑料粒,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流程图可知,浸泡池中发生反应是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2)搅拌可使物质混合物均匀。混合器中搅拌的作用是:使增塑淀粉、渗透碳酸钙的秸秆粉混合均匀;(3)由塑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是白色污染,使用该塑料能减少废弃塑料对环境污染,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1)Na2CO3+CaCl2=CaCO3↓+2NaCl;(2)使增塑淀粉、渗透碳酸钙的秸秆粉混合均匀;(3)白色污染。【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流程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四.解答题(共2小题)40.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信息时代,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图1),诉说着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青铜属于金属材料中的 合金(填“合金”或“纯金属”)。(2)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原理是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CO(填化学式)。(3)我国古代就有湿法冶金技术,湿法冶金是利用置换反应从盐溶液中得到金属。在实验室中,把一定量铁粉加入一定量的Cu(NO3)2、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2中所述。试回答:①滤液A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Zn2+、Fe2+(填离子符号)。②滤渣B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Fe、Cu、Ag(填化学式)。③写出过程Ⅰ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或Fe+Cu(NO3)2=Cu(NO3)2+Cu。(4)多种新材料的成功研制,助力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①我国科研团队用六方氮化硼(h﹣BN)制备出某种菱方氮化硼(r﹣BN),为新一代激光技术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h﹣BN与r﹣BN都是由硼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但由于结构不同(如图3所示),属于不同的物质。制备氮化硼(BN)的化学方程式为N2+2B2BN,该反应属于 化合(填“化合”“分解”“置换”之一)反应;由六方氮化硼(h﹣BN)制备菱方氮化硼(r﹣BN)的变化属于 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②芳纶[(C14H10N2)n]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图4)。芳纶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6:1(填最简整数比),其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H(填元素符号)。【分析】(1)根据合金的组成特点进行分析;(2)根据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进行分析;(3)根据锌、铁、铜、银的活泼性大小顺序进行分析;(4)①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及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②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解答】解:(1)青铜是由铜、锡组成的,属于合金;(2)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原理是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3)Cu(NO3)2、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滤液A和滤渣B;滤液A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与铁已经完全反应;滤渣B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铜和银,说明硝酸铜与铁完全反应;因此滤液A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溶质;①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滤液A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Zn2+、Fe2+;②滤渣B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Fe、Cu、Ag;③过程Ⅰ中发生反应:Fe+2AgNO3=Fe(NO3)2+2Ag和Fe+Cu(NO3)2=Cu(NO3)2+Cu;(4)①制备氮化硼(BN)的化学方程式为N2+2B2BN,该反应满足“多变一”反应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由六方氮化硼(h﹣BN)制备菱方氮化硼(r﹣BN)的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②芳纶[(C14H10N2)n]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4×12)×n:(2×14)×n=6:1;其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2)×n:10n:(2×14)×n=84:5:12,因此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H。故答案为:(1)合金;(2)CO;(3)①Zn2+、Fe2+;②Fe、Cu、Ag;③Fe+2AgNO3=Fe(NO3)2+2Ag或Fe+Cu(NO3)2=Cu(NO3)2+Cu;(4)①化合;化学;②6:1;H。【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和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大小顺序、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41.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c e(选填一种物质编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b d(选填一种物质编号);(2)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早餐饮品,以下是豆浆中一些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请根据下表回答: 成分 水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钙 磷 铁 维生素A 质量分数/% 96.0 1.8 0.7 1.1 0.01 0.03 0.0005 0.015①豆浆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是铁;②青少年缺乏钙元素易患有佝偻病.③在豆浆所含的营养素中糖是供给人体能量最主要的营养素.【分析】了解常见的金属、合金以及合成材料和他们的用途;识记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解答】解:(1)铜是常见的金属之一;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不容易生锈.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聚乙烯是常见的塑料.故答案分别为:ce、bd(2)①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有锌、铜、铁等,豆浆的成分中只有铁属于微量元素.故答案为:铁②钙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人体缺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青少年缺乏时易得佝偻病.故答案为:钙③人体活动所需能量大部分来源于糖.故答案为:糖【点评】本题通过豆浆机的结构、豆浆的成分,考查了常见的合金和有机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2/17 21:43:28;用户:花花;邮箱:;学号:21556130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
第9章第4节环境污染的防治-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章节练习-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
9.3 新型材料的研制(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
9.3 新型材料的研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
9.3 新型材料的研制-【帮课堂】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学与练(沪教版2024)
9.3 新型材料的研制(分层作业)-【上好课】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2024)
9.3 新型材料的研制(同步课件)-【上好课】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2024)
第06讲 新型材料的研制 环境污染的防治-【寒假自学课】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提升精品讲义(沪科版2024)
9.3 新型材料的研制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
9.3 新型材料的研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
9.3 新型材料的研制【四大题型】-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举一反三系列(沪教版2024)下册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