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恒生物筹划H股上市深耕合成生物学国际化主赛道
2025-08-02 21:33:18
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记者 傅天明)科创板上市公司华恒生物(688639.SH)7月31日公告,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家国内合成生物领域的龙头企业,在A股上市四年后,启动了国际化资本布局的关键一步。
公告披露,此次H股上市旨在“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优化资本结构,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公司强调,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华恒生物的国际化战略在此次公告中得到充分体现——“全球化”一词在公告正文中高频出现。作为全球领先的氨基酸及生物基材料供应商,公司2024年境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30.34%,占全年总营收比例达47.4%。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拓展,尤其是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的业务扩展。
华恒生物表示,“A+H”架构将构筑更立体的融资通道。截至8月1日收盘,公司科创板市值约87.97亿元(股价35.17元/股),双重上市有望引入国际长线资金,优化股东结构。
财务方面,华恒生物近来业绩呈现鲜明两面性,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挑战。一方面,营收持续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21.78亿元,同比增长12.37%;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6.87亿元,增速提升至37.20%。另一方面,盈利显著承压:2024年净利润1.90亿元,同比下滑57.80%;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5109.61万元,同比下降40.98%。这也是公司连续四个季度增收不增利。
另外,毛利率下滑也成为公司面临的挑战之一。2024年,华恒生物的整体毛利率为24.92%,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24.31%。
据了解,华恒生物属高成长性合成生物学赛道,作为“科创板合成生物第一股”,公司凭借微生物菌种创制、发酵过程调控等核心技术,在丙氨酸系列产品市场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央广财经了解到,此次华恒生物筹划H股上市正值产业政策红利期。国家发改委于2022年5月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列为前沿技术;另外,香港资本市场对生物科技企业设有更灵活的上市制度,与公司技术特性高度契合。
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秦皇岛基地年产12000吨生物基色氨酸技改项目预计2025年8月建成,总投资5500万元。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已有10家A股公司成功在港股上市。此外,截至2025年7月底,已有超80家A股公司处于赴港上市的不同阶段,包括已提交上市申请、通过聆讯或正在筹备中的企业。安徽省内此前已有三家企业完成两地上市,华恒生物有望为该省“A+H”上市公司再添新成员。
目前公司处于筹划初期,公告明确表示“相关细节尚未确定”。根据监管要求,后续需完成三大关键步骤: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表决;获中国证监会出具备案通知书;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华恒生物特别提示风险:“本次H股上市能否通过审议、备案和审核程序并最终实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